2007年9月12日 星期三
千喜年國家音樂廳音樂會 - Sat Jan 1 16:33:50 2000
千喜年跨年,是在國家音樂廳度過的..
也是第一次去國家音樂廳這麼正式的場所,
說到今天的演奏,從一開始中世紀的格雷果聖歌,
中間經歷了巴洛克的巴哈D小調復格曲,韋瓦第四季,
古典派莫札特K136,貝多芬雷歐諾,
浪漫派舒伯特未完成,斯梅塔那莫爾島河,華格訥唐懷瑟,
到現代樂派的拉威爾波麗露,霍斯特的木星,馬勒第二號..
每首都是經典代表作,指揮簡文彬真不簡單..
一開始的格雷果合唱人員入場時,是從兩旁座位走道依序入場的,
燈光全暗,每人手中握一根會發光的東西,唱著歌進場,
我看到這裡的第一個念頭是....他們好像中世紀的吸血鬼....
再來韋瓦弟四季跟莫札特K136都是我平常常聽的.. 比較有感觸的是巴伯的弦樂慢版,這位音樂家歷經兩次世界大戰,
這首作品就是感嘆戰爭的殘酷而哀悼,並且要人們記住教訓,
群首慢沉,似忽在低訴戰爭下人們的悲戚,一直持續到最後一個小節,
最後一拍慢慢消失在轉弱,消失在沉寂之中,
聽完後我想流淚,也許是又想到南京大屠殺吧
然而之後拉威爾的波麗露帶起來高潮,
先由管樂各部獨奏主調,定音鼓從頭到尾持續打擊,
弦樂各部陸續加入,到最後全體樂器一起加入主調,
定音鼓由弱轉強,在最後一拍的結束後,由全體觀眾熱烈掌聲獲的肯定..
我聽到快high起來了....
以前聽過有人對NSO評價不高,但今晚的表演是有目共睹的, 而客席指揮簡文彬太厲害了...
在莫爾島河中,他與打擊樂配合的天衣無縫,讓我印象深刻.
雖然最後馬勒那一首小號有點出諈,但暇不掩瑜..
聽完後主持人拿著大計時器出來,全音樂廳裡人一起倒數,
然後舞臺兩個禮砲一起放出,臺上樂師一起打彩炮,
真的,已經兩千年了...
不過一切美好時刻只到在音樂廳為止..
一出廳...人山人海不足以型容紀念堂外廣場的人潮
比細菌還多哩...
終於體會到ID4逃亡的人潮了,比中秋節回家擠火車還擠.
早知道聽完後就乖乖待在廳內不要出來了.. 真慶幸自己是在音樂廳內倒數的.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