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2日 星期三
艾格蒙序曲 - 貝多芬
一.緣由:
一八○九年至一八一○年寫作配樂【艾格蒙】的期間,貝多芬與泰麗莎.
布倫斯威克解除婚約,並受到泰麗莎‧瑪法蒂的求婚,因此身邊事務非常忙碌,
但除本曲外,依然還誕生了【第五號鋼琴協奏曲】與【告別奏鳴曲】等名作。
此一時期的貝多芬浪漫主義的傾向已加深許多,
這在一系列的歌曲與【艾格蒙】中已充分顯示出來。
宮廷劇院負責人哈爾特委託貝多芬為歌德的戲曲【艾格蒙】寫作配樂,
這對貝多芬是最好不過的題材了。因為當時對拿破崙一世感到非常失望的貝多芬,
適時找到了他所喜歡的英雄人物「艾格蒙」。艾格蒙是史上的真實人物,
在歌德的戲曲中,將史實稍微潤色,把艾格蒙當做未婚的青年,
編入他與克拉芬之間的愛情故事。
二.故事背景:
故事以十六世紀,西班牙統治下的荷蘭為背景。法蘭德爾領主艾格蒙伯爵,
以脫離西班牙暴政,拯救祖國的獨立運動領袖身分登場。 最後他不幸遭補,被宣判死刑。愛人克拉芬冒死搭救未果,服毒自盡。
之後,臨上斷頭台的艾格蒙面前,出現了克拉芬的幻影,向他祝福,
這就是劇情的大綱。
貝多芬在此戲曲上,除譜作了著名的「序曲」外,
其他還有二首克拉芬的歌曲「軍鼓聲」、「喜悅與悲傷」,「幕間音樂」四曲,
場景配樂「克拉芬之死」、「音樂話劇」「勝利交響曲」等共九曲。
貝多芬曾在信中提到「我僅以對歌德的至誠之愛,譜作了艾格蒙」,
如此深切敬愛歌德的貝多芬,一八一二年終於在特普立茲遇見了歌德。
然而,把貝多芬的藝術看成異端的歌德,並未能接受貝多芬的音樂。
後來當孟德爾頌用鋼琴演奏【命運】給歌德欣賞指教時,
歌德仍然說「一點也不讓我感動。只有驚訝而已。實在是非常誇張的樂曲」。這可是歌德對維也納巨匠真正的心意嗎﹖
「序曲」是由導入部(sostenuto ma non troppo,二分之三拍子)
與奏鳴曲式的主部]Allegro,f小調,四分之三拍子)所構成。
以標題樂曲的風格描寫悲壯的艾格蒙性格,
其悲愴的感覺彷彿就像第五號交響曲的縮圖。
三.推薦版本:
2002 柏林愛樂歐洲音樂會 - 阿巴多指揮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