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2日 星期三

千喜年國家音樂廳音樂會 - Sat Jan 1 16:33:50 2000

千喜年跨年,是在國家音樂廳度過的..
也是第一次去國家音樂廳這麼正式的場所, 說到今天的演奏,從一開始中世紀的格雷果聖歌, 中間經歷了巴洛克的巴哈D小調復格曲,韋瓦第四季, 古典派莫札特K136,貝多芬雷歐諾, 浪漫派舒伯特未完成,斯梅塔那莫爾島河,華格訥唐懷瑟, 到現代樂派的拉威爾波麗露,霍斯特的木星,馬勒第二號.. 每首都是經典代表作,指揮簡文彬真不簡單.. 一開始的格雷果合唱人員入場時,是從兩旁座位走道依序入場的, 燈光全暗,每人手中握一根會發光的東西,唱著歌進場, 我看到這裡的第一個念頭是....他們好像中世紀的吸血鬼....
再來韋瓦弟四季跟莫札特K136都是我平常常聽的.. 比較有感觸的是巴伯的弦樂慢版,這位音樂家歷經兩次世界大戰, 這首作品就是感嘆戰爭的殘酷而哀悼,並且要人們記住教訓, 群首慢沉,似忽在低訴戰爭下人們的悲戚,一直持續到最後一個小節, 最後一拍慢慢消失在轉弱,消失在沉寂之中, 聽完後我想流淚,也許是又想到南京大屠殺吧
然而之後拉威爾的波麗露帶起來高潮, 先由管樂各部獨奏主調,定音鼓從頭到尾持續打擊, 弦樂各部陸續加入,到最後全體樂器一起加入主調, 定音鼓由弱轉強,在最後一拍的結束後,由全體觀眾熱烈掌聲獲的肯定.. 我聽到快high起來了.... 以前聽過有人對NSO評價不高,但今晚的表演是有目共睹的, 而客席指揮簡文彬太厲害了...
在莫爾島河中,他與打擊樂配合的天衣無縫,讓我印象深刻. 雖然最後馬勒那一首小號有點出諈,但暇不掩瑜.. 聽完後主持人拿著大計時器出來,全音樂廳裡人一起倒數, 然後舞臺兩個禮砲一起放出,臺上樂師一起打彩炮, 真的,已經兩千年了... 不過一切美好時刻只到在音樂廳為止.. 一出廳...人山人海不足以型容紀念堂外廣場的人潮 比細菌還多哩... 終於體會到ID4逃亡的人潮了,比中秋節回家擠火車還擠. 早知道聽完後就乖乖待在廳內不要出來了.. 真慶幸自己是在音樂廳內倒數的.

也許...

現在是2007年 "學士後中醫系"開學前一周... 看了大學班版過去自己寫的文章. 也許... 就是這七年前的悸動, 讓我無意間加深了日後行醫的篤定吧...

Re: 上周的世光 - Wed Oct 18 09:07:50 2000

※ 引述《LGL (本日公休)》之銘言:: 你們都去幫忙做什麼呀?: 有對他們教學嗎?: 因為你寫的內容好像是主要幫他們解悶.........: 我在想........如果,出現某些情形,你們沒空再去的話,小朋友們會怎麼想?: 他們大概都是幾歲呢?
回應: 竹東鎮天主教世光教養院, 專門收養天生腦性麻弊,或以前腦部受到傷害而成為植物人的孩子, 年齡,最小5,6歲,最大有二十幾歲,不過這不重要,光從外觀也無法分別, 有些小朋友外表像3,4歲的嬰兒一樣, 但一問才知道已經14,15歲了, 有些年紀甚至還比我們大,可是已經停止成長..
那邊小孩子,好一點的可以走路,但無法控制身體平衡, 有些坐輪椅,頭無法自制的擺動,有些則痴痴呆呆的對外界沒反應, 這還算好的, 另一邊的終身得躺在床鋪上,肢體固定維持某種姿勢(如剪刀腳), 完全無學習能力. 得靠按摩刺激,否則肌肉會一天天萎縮掉, 因此常常看到皮包骨...那些義工阿姨們幫他們大小便最麻煩, 因為有些腳已經固定好,扳不開,而且用力版他們也很痛.. 說解悶,其實只是一點 我們可以做的是幫他們餵食, 幫他們洗臉刷牙,安頓上床睡覺. 按摩肢體,其實情況不好的,他們有些聽不懂我們講的話, 有些則是眼盲,但只要有人去陪他們講講話, 握握手和肢體,對他們來講都算是一種良性的刺激, 當然還是有些聽懂有反應的.去一次,真的是幫那些阿姨們減輕不少工作量,
如果要學習的,當然得請特教系專業得同學才行, 我們這群義工就有竹師修過特教一些課的. 說再多不如親自去一次體會吧.

上周的世光 - Tue Oct 17 23:59:54 2000

上周末. 來了好多人.. 今天和清大總幹事帶十個玄奘學弟妹去二樓.. 跟上次對面重度的小朋友比較起來的確是比較有反應. 也比較好餵食... 這次又認識到不少的小朋友,佩慈,若函, 阿諒,小燕子.. 肢體行動都有缺陷, 正豪.我今天才知道他無法控制自己的頭頸.. 其實我心裡一直想著對面重度的心榕跟啟峰... 不知道去對面的朋友們有沒有看到他們.. 今天看了學弟妹寫的心得沒有提到他們. 上次答應他下次要吹口琴或講故事給他聽... 可是今天在二樓幫小朋友餵食完,刷完牙推到樓上睡覺後已經12:00了... 趕過去他們已經午睡了..來不及..
為了吹給他們聽,最近常把口琴拿來磨磨. 想想自從大三接下指揮後,幾乎都不碰,口琴都長香菇了. 也難得再有這個機會.

序奏 : 不同的人生 - Mon Sep 25 00:13:40 2000

第一次,周六早上跟慈青夥伴去世光教養院陪伴一群腦性麻痺的小朋友...
第一次的經驗, 腦性麻痺需要的是從旁跟他們對話,或幫他們按摩肢體, 師伯說這些動作可以幫助刺激, 有些小朋友怕生,不能言語,沒輪倚無法行動, 無法互動, 需要的是人主動親近他們, 我講了幾個冷鬼故事...-___- 幸好學妹支持,講的笑話他們聽的懂,反應開心,滿聰明的, 之後師伯帶我去看重度腦麻的另一棟, 大部分只能躺在床上,有些還無法開口, 進去時第一個看到"啟峰",躺在床上不能言語, 15歲,但跟嬰兒一樣(那邊很多都這種情形) 按摩時會發出聲音回應,雖然不能講話, 但那赤子般的笑容令人難忘, 幫他們餵食時, 餵食時一口接著一口,很怕他們還沒嚼爛就噎到,因為是第一次餵,不敢太快 看到旁邊的阿姨熟練的動作,有時候用灌的... 可能他們很有經驗了. 心裡想的跟師伯同樣的事, 餵食時他們知道自己在吃東西嗎? 也許知道但他們在那種情況下,又怎麼想... 餵食完在去看他們,這時看到了"心榕",相較其他小朋友他情況較好, 至少能開口講話,回答問題,儘管無法動作, 頭只能斜著一邊,姿勢無法移動, 印像最深刻的是那對褐色的眼睛,很美,流露著樂觀的希望, 非常有勇氣的小鬥士.. 模糊但天真無邪的言語,我覺的眼睛開始有點紅紅的, 同樣是人,上天確剝奪了他們的一部份.. 還好沒被他們注意到.
"天真"..."善良"..."單純"..."無邪"...這些我們漸漸失去的特質... 卻在他們身上看到這些特質的自然流露...:) 儘管他們無法清楚的表情達意或做出很明白的行為動作... 但相處的那個早上,完全沒雜念,沒心機..
準備研究所雖然很忙,不過隔周休花一個早上的時間也還好, 至少這是一個早上K書所得不到的...

艾格蒙序曲 - 貝多芬

一.緣由:
一八○九年至一八一○年寫作配樂【艾格蒙】的期間,貝多芬與泰麗莎. 布倫斯威克解除婚約,並受到泰麗莎‧瑪法蒂的求婚,因此身邊事務非常忙碌, 但除本曲外,依然還誕生了【第五號鋼琴協奏曲】與【告別奏鳴曲】等名作。 此一時期的貝多芬浪漫主義的傾向已加深許多, 這在一系列的歌曲與【艾格蒙】中已充分顯示出來。 宮廷劇院負責人哈爾特委託貝多芬為歌德的戲曲【艾格蒙】寫作配樂, 這對貝多芬是最好不過的題材了。因為當時對拿破崙一世感到非常失望的貝多芬, 適時找到了他所喜歡的英雄人物「艾格蒙」。艾格蒙是史上的真實人物, 在歌德的戲曲中,將史實稍微潤色,把艾格蒙當做未婚的青年, 編入他與克拉芬之間的愛情故事。
二.故事背景:   故事以十六世紀,西班牙統治下的荷蘭為背景。法蘭德爾領主艾格蒙伯爵, 以脫離西班牙暴政,拯救祖國的獨立運動領袖身分登場。 最後他不幸遭補,被宣判死刑。愛人克拉芬冒死搭救未果,服毒自盡。 之後,臨上斷頭台的艾格蒙面前,出現了克拉芬的幻影,向他祝福, 這就是劇情的大綱。
  貝多芬在此戲曲上,除譜作了著名的「序曲」外, 其他還有二首克拉芬的歌曲「軍鼓聲」、「喜悅與悲傷」,「幕間音樂」四曲, 場景配樂「克拉芬之死」、「音樂話劇」「勝利交響曲」等共九曲。   貝多芬曾在信中提到「我僅以對歌德的至誠之愛,譜作了艾格蒙」, 如此深切敬愛歌德的貝多芬,一八一二年終於在特普立茲遇見了歌德。 然而,把貝多芬的藝術看成異端的歌德,並未能接受貝多芬的音樂。 後來當孟德爾頌用鋼琴演奏【命運】給歌德欣賞指教時, 歌德仍然說「一點也不讓我感動。只有驚訝而已。實在是非常誇張的樂曲」。這可是歌德對維也納巨匠真正的心意嗎﹖
  「序曲」是由導入部(sostenuto ma non troppo,二分之三拍子) 與奏鳴曲式的主部]Allegro,f小調,四分之三拍子)所構成。 以標題樂曲的風格描寫悲壯的艾格蒙性格, 其悲愴的感覺彷彿就像第五號交響曲的縮圖。
三.推薦版本: 2002 柏林愛樂歐洲音樂會 - 阿巴多指揮

降龍 廿八掌? 十八掌?

金庸要在新版的降龍18掌變成降龍28掌,很多人均疑惑金老的意思.
降龍廿八掌,我認為廿八的靈感來自於廿八星宿... 推論如下...
推論一: 金老小說很多是採用易經和老莊哲學的辭彙加以改裝而成, (亢龍有悔,潛龍勿用...這些是乾卦爻辭.) (九陰真經開頭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出自於老子) 古代天文學裡廿八星宿跟古人息息相關 孫子兵法火攻篇:"月在箕,璧,翼,軫,必起風." 王勃.滕王閣序:"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我想他根據在於易經繫辭傳: "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 觀象於天,廿八是古人觀察天空的星宿數,天圓地方而創出先天八卦(乾,兌,....坤等). 十八正是孔子在繫傳中提到大衍之數,三變成ㄧ爻,六爻十八變成一卦 (女大十八變,18羅漢…到處都是18,也就是18這個數字為什麼和中國人關係這麼密切) 可以說是古人觀察天上的28星宿,進而整理成易經精華的占卦18變. 正好對應金老在小說中說的廿八掌經蕭峰和虛竹(影射庖犧氏,其實就是伏羲氏) 去蕪存菁後成為十八掌,傳於後世郭靖(影設孔子贊周易,也表示述而不作) 也剛好符合金老把天龍八部和射雕三部曲系統一致傳承的用意, 除了武功之外還隱喻帶入中國歷史道統的傳承, 對於早期金庸偏重於儒家道統思想是蠻說的通的...
推論二: 同樣是"廿八星宿",蕭峰的廿八掌代表正面的丐幫, 而反派為主的丁春秋則是創立反面的"星宿派" 正好是老子講的:"反者道之動","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高下相頃........" 也就是丐幫跟星宿派,剛好是正反相生, 本體一動,便產生正反對立的運用,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有善必有惡, 廿八宿系出同源,但小說裡表現不同.如莊子講的"聖盜同源" 易經繫傳也講: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 想到此,覺得金老的作品就天龍和射雕三部曲言,偏佛道家思想居多, 佛道同源,金老似乎前面出場精采的武功參考道家居多, 而最強的才以佛家高手(掃地僧,圓覺等),快速帶過收場.
結語: 金庸說過他早期早就想用"降龍廿八掌" 廿八數的設定靈感似乎早已隱含儒釋道三家思想在內. 當然一切只是本人猜想而已. 也許廿八這個數字是金老本人忽然靈光一閃來用也不一定.

傷寒論 - 梔子豉湯症--第221條

陽 明 病 , 脈 浮 而 緊 , 咽 燥 口 苦 , 腹 滿 而 喘 , 發 熱汗 出 , 不 惡 寒 , 反 惡 熱 , 身 重 , 若 發 汗 則 燥 , 心 憒 憒 ,反 譫 語 , 若 加 溫 針 , 必 怵 惕 , 煩 躁 不 得 眠 。 若 下 之 , 則胃 中 空 虛 , 客 氣 動 膈 , 心 中 懊  , 舌 上 胎 者 , 梔 子 豉 湯主 之 。
[註解] 此條證狀複雜,身體狀態不純為陽明本病故我想從三陽思考:
1.太陽陽明,脾約.脾主濕,約者束,濕受約束故躁.
2.正陽陽明,胃家實,故腹滿.
3.少陽陽明, 發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大便難是也.此因少陽不主通利.
從本條文看, 太陽證未解,故脈浮緊,喘,發熱汗出, , 腹滿則為陽明熱證,而咽燥口苦則為少陽證.
1.首先,太陽病若汗,下,利小便導致亡津液而轉屬陽明,故不可再汗,
2.其次,"諸熱瞀瘈,皆屬於火",一是津液亡,邪上乘心,故若再發汗則心憒, 二是譫語,內經裡提到,"二日則陽明與太陰俱病,則腹滿身熱,不欲食譫言", 故推測也是因熱邪轉注心經,造成譫語.故若施以溫針,反而助長邪氣,造成心怵惕,煩躁.
3.最後論少陽,膽為腑,六腑雖主通利,洩而不藏,但膽為奇恒之腑,故藏而不瀉. 因此少陽不主通利,故治法不可下.
若下了呢? 邪本客胃,若下之,再次耗損津液,火邪上炎之勢更無所約制,故客氣動膈,心中懊儂, "舌者,心之官",火熱反映在舌上,故生厚苔.
治法: 1. 理,藥:
此時津液亡且熱盛,客氣動膈, "客者除之”, ”陽明之勝,治以酸溫,佐以辛甘,以苦泄之”, 且除需瀉熱外尚需養津,故選以苦寒之藥, 梔子苦入心,寒入腎,神農本經上之功效為 ”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 且又”心之華,在面”, 故治療胃熱,心火盛選之. 陳修園說它”能起水陰之氣上滋,復導火熱之氣下行”, 又說”取其交姤水火,調和心腎之功”.
2. 法:
本胃家實,”實者,散而瀉之”,但此時胃中空虛,邪已衝至上莞,故有動膈感, ”高者,因而越之”,故用涌吐法,配合香豉引吐.
3.方:
故用梔子之苦寒配香豉之涌謝.
4.歸納:
整本傷寒論用到梔子家減方似乎都有先下,後心懊濃證狀, 仲景在涌吐時機運用梔子,似乎在下後亡津液,熱邪上乘心中時, 除了兩條外:
1. ”病人有舊微搪,不可與梔子豉湯”,古醫家認為舊微塘,內已虛不可攻之,且病人本已下,再用吐法則上下相格.
2. ”傷寒身黃,發熱,梔子蘗皮湯主之”,
梔子,黃蘗均為苦寒,
甲、推測身黃尚有胃氣,且此時並無津液失,火水相隔之狀,故以清熱為主,不引吐.
乙、神農本經上黃蘗功效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故身黃另一種可能性為黃疸,苦可躁濕,寒可清熱也,不引吐理由同上.
至於瓜蒂散是用來對付寒實之邪,故在此不適合. 另外此條其實可參對前面相似條文:
"陽明中風,口苦,咽乾,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 此條較輕微,有大青龍證兼口苦咽乾,此時惡寒尚未到熱盛惡熱階段, "病有得之一日,不發熱而惡寒者,何也?答曰:雖得之一日,惡寒將自罷,即自汗出而惡熱也",故病況較之上條尚輕,但因也有少陽陽明證故不可下,今下後引邪陷入,它就在你的胃作客了,(剛好承接本篇要探討的條文)不似上條到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的地步,也許就是因為下之前身體還沒出現自汗出而惡熱吧.如果再來下一次,大概梔子豉湯就要出馬了吧.

傷寒論 - 太陰病本證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從內經脾正常功能性探討, “飲 入 於 胃 , 游 溢 精 氣 上 輸 於 脾 , 脾 氣 散 精 , 上 歸於 肺 , 通 調 水 道 , 下 輸 膀 胱 , 水 精 四 佈 , 五 經 併 行 。
足太陰脾經,太陰濕土,土為坤,為腹, 易經彖辭 :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无疆…” 象辭曰 :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脾以象推故主載物化物之功能.
若把人體想成一個黑盒子, Input : 口,鼻,… Output : 二陰,皮毛 黑箱內 : 上中下三焦
“脾胃,倉廩之官”,比類坤卦同樣有化物載物的功能,主水飲吸收化育成精, 脾游溢精氣為因,水精四布,隨後五經併行為果, 肺繼續通調水道,天氣下為雨, 腎陽持續鼓動蒸氣上行為雲, 故正常情況下人體隨時處於”地天泰”的動態平衡中.
當滋生萬物的大地之母,失去載物功能會怎麼樣? “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從大地來看, 921後的台灣土質鬆動,土壤無法蓄水,每逢颱風大雨,山坡地上游土壤淤濕,下游土石流橫溢, ,失去滋潤, 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人體也一樣,
故太陰病條文提綱: “ 太 陰 之 為 病 , 腹 滿 而 吐 , 食 不 下 , 自 利 益 甚 , 時 腹自 痛 , 若 下 之 , 必 胸 下 結 硬 。” 若脾失常,精氣上輸於脾這一段路徑受到阻礙,水飲不化則濕生,此時無法為胃行其津液,就如同土壤無法保濕,上游淤積,下游土石橫行, 水土不合德,食飲不入於脾,故濕囤在腹則腹滿,下則自利 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地氣不升則天氣不降,再則中土失去運載萬物之能, 積於上膈也無法消食飲,故吐,食不下,
又“氣 傷 痛 , 形 傷 腫 。 故 先 痛 而 後 腫 者 氣 傷 形 也 ,” 地氣傷不升,天氣傷不降,天地否,阻格於中故痛, 故氣傷後無載物功能,先痛. 寒傷形,形傷腫. 腹大而腫脹,古本23條找到太陰病腹大而脹之證 濕,滿,腫,皆因脾失去載物之能, 故桂林古本中太陰病似乎是專為病機”諸濕腫滿,皆屬於脾”的代表例.
” 自 利 不 渴 者 , 屬 太 陰 , 以 其 臟 有 寒 故 也 , 當 溫 之, 宜 服 四 逆 輩 。” 此自利因為載物功能失常,非動用耗損自身已化為水精之津液, 故不渴即已自利,此可與少陰自利而渴及厥陰消渴分別,
但問題來了,雖自利因為外來食飲不化,但也會伴有身體之津液而下, 且依此模型,因脾無法化濕,外來津液來源以斷, 水氣也有耗損的一天, 故若太陰證長久未愈,應該也會有口渴之時,且因脾無法化濕,隨後 1. 稍損津液,開始口渴,喝水飲可能渟於上 2. 若繼續下利, 傷津更重,口渴更甚. 但宋本並無提到太陰口渴證,
驚喜的是之後翻到桂林古本, 竟然發現多出來的太陰病條文中有兩條提到口渴之證,
桂林古本卷十, 20條. “太陰病,渴欲飲水,飲水即吐,此為水在膈上,宜半夏茯苓湯” 此時渴而不消,故還是可與厥陰消渴區別. 但太陰病根未除,脾無法化濕,水精不生,進展至下一條,
21條. “太陰病,下利,口渴,脈虛而為數者,此津液傷也,宜人參白朮芍藥甘草湯” 這樣桂林古本多出來的條文證似乎可以解釋了, 故以推理邏輯來看, 太陰不一定自利不渴,故題綱條文無寫, 而自利不渴必為太陰,故分述在別條, 因此”自利不渴”應是太陰病的”充分條件”,非”充要條件”也 , 古人雖沒讀過邏輯學,但讀過十三經, 可看出桂林古本邏輯性很強 ( 至於桂林古本是不是偽作就留待考據了 )

開啟中醫之門

[書名]: 開啟中醫之門 [作者]: 李陽波 [出版社]: 相映文化
[推薦理由]: 這本大概是市面上第一本把提到唯象還原學的著作吧. 學醫不在時間的長短,若能掌握還原陰陽術數體系,也就是了解這套遊戲規則, 就如同讀工程數學前要唸懂微積分一樣,應可掌握四大經典之要. 因為作者師徒兩試圖從唯象和宇宙生物學來思考傳統文化, 包含文字學部份與學院派儒者宇宙社會學的角度不同.(從董仲舒天人合一開始) 因此他徒弟寫的<<思考中醫>>被大陸學院派質疑也不足為奇了. 儘管如此,我覺的師徒兩提倡的唯象還原經典更加貼近上古生活和生動.
[個人心得分享]: 就中國代表性科學文化來講.這一本運氣學導論真是搔到癢處了. 和<<思考中醫>>可說是互相呼應, 作者不同於學院派,站在唯象思考來試圖還原<<易經>>,<<河洛>>,<<老子>>等經典原義, 且旁徵物理科學和中醫同的思維,找出陰陽術數體系的本來面貌. 三陽三陰的開合樞,正好對應易經十二闢卦系統即二十四節氣.
舉例就河圖上來講,"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南懷瑾在<<易經雜說>>中解釋是宇宙生命以水為端,先有水才有生命, 故天一生水,而"地六"指的是六合(上下四方), 不同於<<張景岳類經圖翼>>的邏輯推理思維, 李陽波則以和祖宗生活息息相關的曆法解釋似乎更為貼切,李在書中只講"水","火",孔老夫子說讀書要舉一反三,
故在此我嘗試思考推論一下書中沒有提到的"金","木", "土"與河圖數的關係,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三月對應易經十二消息卦為澤天夬, 三陽開合系統讓陽爻上升至九五,經歷了雨水出生,驚蟄出動,水配合動能, 加上節氣為穀雨,水生木,因此"天三生木",木成熟,葉子紛紛落下就是對應八月秋分, 此時十二消息卦為風地觀, 三陰開合系統使陰爻至六四位, 八卦中巽屬風,也屬木,木落地,故"地八成之".
至於“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呢,四月對應乾卦,陽卦多陰,陰卦多陽, 乾卦上九爻亢龍有悔,陽極陰生,故可說是收殺的前奏, 因此下一卦五月天風逅,夏至一陰生,與冬至一陽生互為對稱, 而九月對應天地否,節氣為寒露霜降,即燥金收殺成熟的時節.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月在十二消息卦為天風姤, 節氣夏至如前所述,代表陽氣發生至極點,開始收藏的節氣,初六陰爻生, 夏至一陰生,這也就是為何民間說端午時是陰氣最重的時刻, <坤卦彖辭>曰: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屬土,為六十四卦收藏之母, 故五月夏至為收藏之始,而成熟之時為十月, 節氣立冬,小雪,於十二卦為坤卦,收藏之成熟期. 而十,十一,十二月,於四季為冬, 於時辰則為亥子丑是<<傷寒論>>太陰病欲解時, 太陰濕土,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陽氣入裡收藏,故為收藏之成熟極點.
裡面提到的卦象還原最有趣,以陰陽為核心,不以數推以象, 真正還原陰陽術數體系,像李陽波還原既濟未濟之濟為霽的說法雖然創前人所未創,但十分實在.「虹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ㄧ色」, 霽就是雨停的意思.既濟未濟=既霽未霽.而劉力紅解釋越婢湯和巽(風)的關聯更是貼切. 上面是我嘗試以唯象基礎還原<河圖>"木,金,土"的想法, 或許其他板友對<河圖>有其他想法也可提出. 雖然書中開頭他點出了陰陽術數體系與數理邏輯體系差異之處, 不過從書末附錄了一些李的書信和心得報告中, 他發現到物理科學和中醫有相同的思維,有些想法我以前也想過了, 可知他極想建立一個統一理論,把陰陽術數體系與數理邏輯體系統合在一起. 他提到的本氣位病圖相圖,其實用張量(tensor)可以解決. 上班摸魚先寫到這裡,之後有空再來補充囉~~

案例分析

年齡:二十       身高:180 體重:62 職業:學生    所在地:宜蘭       婚姻(未已婚):未婚 發病時間:國一->大三 症狀說明:痘痘超多,都是大顆紅腫、裡面都是濃的 曾經接受之治療過程:西醫.中醫 喝水量和頻率:一天大約2000c.c. 目前舌頭之外觀為何??? http://fr370789.myweb.hinet.net/dodo01.jpg 吃飯多寡與變化以及伴隨症狀:大約一個便當(沒啥異常) 睡覺時間、做夢情形:23點~8點:常夢(1個禮拜夢2~3次) 大便頻率:1天1~2次     通暢與否:很通,但是幾乎是先有形後沒形 小便頻率:喝完水1小時左右就會想尿        尿量、顏色:不清楚,因為每次都不太一樣,所以不知道。 夜尿次數:1~3次 精神狀況:經常上課打哈欠,也會想睡:早起還想繼續睡,還是很累:要讀書時      常常不能集中精神,一直動電腦。 出汗狀況:平時覺得身體很熱:不容易出汗:半夜不會盜汗: 不會時常流汗不止:是不出汗的身體:如果覺得冷,就會加件衣服。 情緒問題:沒有 脈象:不知道 其他參考症狀:口乾舌燥、喉嚨乾、蹲下站起會昏一下,我本身就吃不胖(瘦)
================================
血壓:正常 消化:正常 大小便:正常 肢體:腰痛 手冰冷 皮膚:都是痘痘http://fr370789.myweb.hinet.net/dodo02.jpg http://fr370789.myweb.hinet.net/dodo03.jpg 男性:有早泄 目前服用藥物:              總量
中  藥->清上防風湯15  g
      柴胡清肝湯12.5g
      消毒散  12.5g
      元    5  g
      菊花    5  g
      地骨皮   5  g
      丹皮    4  g
      甘草    3.5g
      薏仁    7.5g
一天三餐飯後吃5天份 其實我覺得我的腎有問題,我也有問醫師跟腎有沒有關,但是每個醫生都說沒關係 因為我國中開始大約2~3天打一次槍,自從那時候痘子開始多了,現在也沒常打了 大約4~6天一次,看了很多文章之後知道了,常打的後果身體會變差,腎也有可能變差 ,我在想會不會是腎出了問題,而導致我的解毒功能受損,所以痘子才很多。 而且喝完水1小時就想尿會不會是膀光無力阿。 我認為我是腎的問題,而主因不是火氣大(每個醫生都說我火氣大)!!! 所以我想自己去買知柏地黃丸來補腎,不知道可不可以? 到底跟打槍.腎臟有關係嗎?
以上為病人主訴 , 以下為kukchy推理
推理習題… 人體是一個multi-input multi-out系統,故從十九病機分析可能要互相參酌
火:熱,乾,躁
寒:早泄,小便不固,手冰冷.
伴有腰痛,疲倦,精神不集中.
病人證有寒有熱,
上熱下寒,火水未濟之像.
開始分析:
"謹守病機, 各司其屬, 有者求之, 無者求之, 盛者責之, 虛者責之, 必先五勝"
從"諸熱瞀瘛,皆屬於火"出發,火種類有君相火,命門相火,膽相火,而性質又有虛實之分,五花八門,到底是哪一種? 有者求之, 無者求之:病人並無掉眩,筋急之證,而早洩,小便不固則屬腎,(虛證) 再觀察其他線索,病者又有腰痛,手冰冷證, "腎主骨,作強之官", "腰者,腎之腑" 且"寒生水, 水生鹹, 鹹生腎, 腎生骨髓, 其在天為寒, 在地為水, 在體為骨…", 故可已決定病機為命門之火,因投以補陽之藥, (虛實除小便不固,早泄外,如果再配和脈像會更好)
且此時熱證投以補陽之藥,水流濕,火就躁,事半功倍, 這應該就是徐大椿講的: "因寒熱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謂行間之術", 若投以滋腎陰之藥應效果會比較差,甚至相抗吧.
若從"寒","洩"出發,病機在腎,早泄為虛,水虛而火旺,若不走病機,直接從五勝分析:
1. 水生木: 水虛則木滋養不足產生陽亢,但並無其他肝膽相關證,且無情緒方面的問題,若醫生急投以清涼瀉肝火之藥,病人大概會越瀉越火吧 (我猜上面的"清上防風"跟"柴胡瀉肝"就是這樣開出來的)
2. 水剋火: 故病人火證為主,不為肝膽證,那對象呢?而且內經原文並無明提及腎為命門之火,不過它提到熱者寒之,寒者熱之外,還講寒因寒用,熱因熱用,塞因塞用的概念,或許後代醫家領悟到這一點,難經的作者,張介賓運用這些概念發現到命門之火的概念,才在註解加入吧(我猜的)
3. 就算不從上面思考,醫生看到熱證就想瀉火,但從病人口述前面醫生的開方已經幫他探路了,醫生還是堅持開清涼解毒樂.這我就不解了. 如果知道脈像再配合病人本身五運六氣,應可更加周全吧

五行與八卦

一.先試著回答”中醫愛好者(未來同窗)”問題. 讀易學十講「先天八卦的對峙與後天八卦的流行」之感 鄒學熹先生在《易學十講》[1]中有這一段說明:「爭論不休的《金匱》十七句,尤在涇提出了兩個問題,第一,治肝虛采『取補脾傷腎,縱火刑金』,豈『所全者少,所傷者多』非耶?這一問題徐忠可、程云來、陳無擇已作了明確解答,“傷”當作“制”字看。按太極之理以推,五臟病理的傷害和生理的制約,各是一環,不可相互取代。第二,土生金,若補脾土則肺金更旺;水生木,傷腎水則肝更虛,不是克得更厲害嗎?但從易學之理則容易說明,因生和克各是一個體系,不能混淆。五行相克,即先天八卦的對峙;五行相生,乃後天八卦的流行。肝虛之病,乃五臟相克方面發生了病變,只能從相克方面調治即平,不能牽涉相生方面的關係。代入太極圖式,東方肝木虛損受西方肺金之克,當用瀉北補南法。用甘味補土制北方水;用苦味補南方火,則肺金受制,肝虛自愈。」 這一段令我感到好奇的是,為何可以說「五行相克,即先天八卦的對峙;五行相生,乃後天八卦的流行。」呢?若繼續深入思考下去,可以發現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首先來釐清尤在涇的問題所在。考張仲景《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篇》 [2]:「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傷腎,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傷,則金氣不行;金氣不行,則肝氣盛。故實脾,則肝自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也就是「補脾傷腎,縱火刑金」,用的是五行相剋概念,且不考慮相生。《素問.至真要大論》[3]曰:「損者益之。」;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實者,散而瀉之。」內經裡有餘不足的治則首先出現在《老子》[4]:「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但為何只考慮相剋?歷來多有疑惑,甚至有人考慮這段不是張仲景的原文。 無獨有偶的在秦越人《難經》七十七難也提到:「所謂治未病者,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與脾,故先實其脾氣,無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也是從相剋的路徑考慮。而六十六難: 「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此則為相生。七十五難:「東方肝也,則知肝實,西方肺也,則知肺虛。瀉南方火,補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勝火,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故瀉火補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跟《金匱要略》幾乎一樣從相剋概念出發。清.徐靈胎在其著作《難經經釋》[5]中,根據這七十五難條文前後關係提出此難中的母子是隔一代相剋的關係,並表示臨證補瀉需活用,條文是示範,不必拘泥。而後人提出的「五行相剋,即先天八卦的對峙;五行相生,乃後天八卦的流行。」就是為了要解釋為何這些典籍中生剋是獨立的,在此把前因交代好了。繼續開始試著從易經和易傳[6]上推理。 首先來看何謂先天八卦的對峙情形。站在先天八卦中心看,左旋為乾、兌、離、震;右旋為巽、坎、亙、坤。《周易.說卦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相傳伏羲畫八卦,《周易.繫辭傳》:「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動之以風雨。」,文王把僅三爻八卦兩兩相疊而成六十四卦,故有六爻,是故《周易.繫辭傳》:「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所以先天八卦強調的是自然界由對立的八象彼此對立,交相感應而成自然之象。明朝來知德先生注解易經即提到天地不交則否,地天相疊則泰; 山與澤相感為咸等…所以先天八卦站在對峙的概念。 至於什麼又是後天八卦的流行呢?「流行」簡單講究是周流運行,自然界循著週期流動,最大的表象就是「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後天八卦強調的就是這種週期運行生長收藏的概念,一樣來看易經說卦傳第五章,在此我把說此章重新編排做對應的整理: 帝出乎震: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相見乎離: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 致役乎坤: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 說言乎兌: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 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勞乎坎: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 成言乎艮: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 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東對應四時為春,及萬物初生時節,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初動,萬物發生也在此時,《靈樞‧九宮八風篇》即從後天八卦而來,也是根據天文曆象看四時運行,因此後天八卦講流行,而相剋為對峙,相生為流行,故「五行相克,即先天八卦的對峙;五行相生,乃後天八卦的流行。」即是此意。
二. 我也推薦“路人”提到的張志聰(張隱庵)的著作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 台南王家出版社,繁體
<黃帝內經靈樞集注>, 大陸學苑出版社,簡體
張注內經是以以經解經,以素問靈樞前後文互解,完全有根有據, 不同其他注家的一家之言.
五行最早出現在尚書<洪範篇>: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
從百姓生活,官制,推引到各種應用性質. 不論是天道或地道五行性質不變
“路人大大”提到的五運六氣, 出現在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 以天道五行判斷主運太過或不及, (天干) 再以地支判斷司天在泉, 從而推測客之氣(主之氣是固定的) 有了主運,司天,在泉,主之氣,客之氣再加上傷寒論六經病提到的欲解時, 就有六個資訊可以判斷,同大陸經方家李陽波講的,相當以六爻建一大象,
物理學上有張量的概念,即是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彈性力學上來講三維空間 X-Y-Z平面上各在有 x-y-z, 故為3x3矩陣 而天干配地支一甲子就有60個維度, 以離散時間來看,相當於非線性時變控制系統在某一個時間點下的狀態, 動態穩定平衡即內經講的”陰平陽密,精神乃固 ”, 脫離穩定平衡點即生病態.
其實六十四卦中本卦即有離散的概念在, 之卦探討動態趨勢. 瞭解自身的情勢即可判斷現象吉凶悔吝,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根本不必算命,
易經<繫辭傳> ”君子居而安者易之序,樂而玩者爻之辭.” 因此古人才會說 : ”善易者不卜.”
三. A.“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不從源頭認知, 學習中醫會處處矛盾. 肝氣生於左即是對應後天八卦,也就是內經講的初生之氣, 從先秦到戰國,一直到西漢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提到的天人合一,這是一個獨立完整的體系, 跟醫生正面看病人的方向沒關係, 且中醫五臟概念跟西醫解剖學上本來就不同, 五四運動前後中西翻譯時是以我們的名稱來翻譯西方的liver , heart, kidney等. 現在反而又從西醫名稱來看中醫臟腑, 這不是反客為主了嗎… (看到這種說法我馬上三條線…請問”------“,這是哪一派的醫生講的呢?)
B . a. 兩千年前的四大經典,內,難,神農本草,傷寒雜病(傷寒金櫃)自成一完整體系, 且根據考據效能,傷寒論用的藥理基礎最接近<神農本草經>, (<胎顱藥錄>已失傳) 而吳謙主編的<醫宗金鑑>,光看<傷寒論>,裡面不但多用時方藥理來解釋經方, 就太陽病桂枝湯裡芍藥的使用對照其他經病前後經方就有矛盾…也就是思路機 轉的問題. 純粹的經方家如,清.徐靈胎,陳修園,鄒潤安等前輩到清末民初的鄭欽 安,曹潁甫,近代的姜佐景等前輩, 及現在的張步桃,倪海廈,田安然等前輩, 用經方 思路都根據神農本草經來, 有<神農本草經百種錄>,<神農本草經讀>,<本經疏證> 等著作.更不用說條文打散重組, 其他書本草備要也是… 但是因為考試院要考醫宗金鑑. 不管怎樣就得念 我想”路人大”說的是這一點吧…
b. 各地環境地理氣候不同
清. 徐靈胎在 <醫學源流論.五方異治論>就有詳盡的醫論: “人稟天地之氣以生,故其氣體隨地不同。西北之人氣深而厚,凡受風寒,難於 透出,宜用疏通重劑;東南之人氣浮而薄,凡遇風寒,易於疏洩,宜用疏通輕劑…” 又” 若中州之卑濕,山陝之高燥,皆當隨地制宜。故入其境,必問水土風俗而 細調之。不但各府各別,即一縣之中,風氣亦有迥殊者,并有所產之物,所出之 泉,皆能致病。”此亦可參考.

莎士比亞 - 人間大舞台

我建議直接看劇本翻譯, 白話的話國內上市的中文音組翻譯
以木馬文化,方平翻的最通用, 早期以朱生豪,梁實秋為主.中英對照, 大一點的圖書館都有
我偏好朱生豪,大學時已翻了一遍全集, 若針對單一劇本版本,
台大戲劇系彭鏡禧孤譯作,<哈母雷>,
前篇探討哈母雷特的研究論文很值得一看,
習慣看圖片的讀者,可以選擇楊士彭的"仲夏夜之夢",圖片兼劇本對照,
這幾本當然都是劇本形式,好處就是透過人物間的對話, 每位人物的個性,愛恨情愁活拖拖的出現在眼前, 除了人性刻畫巧妙,莎翁在每一幕的情節安排都蠻緊湊的,
像"暴風雨"仇恨的醞釀,"約翰王"的政變,"第十二夜"讓人撲吃一笑的愛情
讓人一看都想趕快知道皆下來到底發生什麼事.

史記 -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秋失明,厥有國語...",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講到太史公的史記不能不推呀... 史記可以是太史公把經書運用到人生哲理的一大範本, 不讀原文,是無法體會太史公文章的雄深雅健,"藏諸名山,傳之其人,"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本紀
"何知仁義,以饗其利者為有德","竊鉤者誅,竊國者侯,侯之門,仁義存" --游俠列傳
"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 --伯夷列傳
初看入門可參閱.史記.建宏書局-->上文下白可對照. 或星光出版社的白話史記.(其實最好還是看原文) 學術一點的話,
史記會注考證 -->中文系用書,
裡頭是古書註釋排版,非文史科系可能不太適應, 我是電機背景,把它故事書看,雖然不能像中文系那樣仔細研讀, 看久了倒也就習慣了.

孫子兵法 - 生活無處非兵法

不管是商,戰,中醫,生活,都跟兵法有關. 其實可以直接看原文,
三民書局,孫子集註.讚.
此部底本為清孫星衍校"孫子十家注",內容詳盡不用說, 東大重刊,字體清楚易讀, 後附孫子敘錄,收集了史記和吳越春秋中孫武子的事蹟, 當作故事讀還蠻有趣的, 若想先培養興趣,可閱讀嚴定暹,"活用孫子兵法", 推薦這本另一個好處是作者國學素養深厚,文章讀來通順易讀.

論語 - 中國人不可不讀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不同後世學者以為,孔夫子也是有著隱者的思想.
推薦南師"論語別裁",也可以說是一本生活論語, 不過學院派反應可能兩極化, 一是有了另一個思考選擇,或者人生閱歷豐富看了心有戚戚焉 一是和朱熹的四書集注不一樣,可能看了會直跳腳吧. 作者不管宋儒那一套,無論在斷句,解釋上, 憑著本身的閱歷把論語說活了.

老子 - 道德經

目前看過最精彩的是,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及評介",
裡頭採用最新的考據(98出土之郭店簡本),更近義理的解釋,詞章均備. 也因此和市面上和其他老子版本在一些用字有些不同. 至於南懷瑾的"老子他說",南師用了很多莊子"胠篋篇","秋水篇",.. 及後世道家的歷史,可能還是先對道家有點認識再看會比較好.

易經 - 群經之首

易經是群經之首,第一名當之無愧, 可先從這本,
"白話易經. 作者:孫振聲/著. 出版社:星光.",
先原文再十翼,卦象爻辭的文言和解說參考各家,基本上是以朱注為主. 如想培養對易經的興趣,
可拜讀老古文化,南懷瑾, "易經雜說",
南師這本書裡偏重先懂整個易經的來龍去脈,以及瞭解十二闢卦, 六十四卦天圓地方的關係,並詳細解釋乾坤兩卦,爻辭,文言,彖辭. 切入原文時解釋到上經前六,七個卦, 接續上一本,
"易經繫傳別講(上)(下)",注重在繫辭的解釋,
文字詼諧流暢,平易近人是南師一貫作風. 若再想探究,
"周易今注今譯",商務印書館.
此本上經前約20卦是南師寫的, 之後和下經都是他的弟子徐芹廷(中國醫藥大學易經教授)做,則以偏象數為主. 其實我覺得看了前十幾個南師示範的卦後,之後自己就可已嘗試去推理看看.

2007年9月11日 星期二

序章

這陣子忙著離職交接與台中房事和新生註冊台北台中兩地跑,總算是利用空檔寫完了...
背景 : 電機
狀態 : 正職上班族時間 : 兩年 ( 第一年以晚班上課為主, 第二年自己唸 )
每位上榜生都有自己的準備方法,建議多參考其他人的, 我的方法是參考老祖宗的智慧(黃帝內經,易經,孫子兵法,佛經等)加上自己的一些體悟,我的方法不代表你就適用…寫的有點長…泡杯茶,已欣賞小品文的心情看看就好…

動機心態

孫子兵法,”始計篇”: 經之以”五事”
道: 投入戰場的初衷動機,企圖心為何? --> 為何而戰 ? 此最重要, 有堅定的決心和企圖心才能持續.
天: 天時, 決定投入戰場的人生規劃時機成熟與否? 現階段的家庭或自己的經濟穩固嗎? 家人是否在這個時間點支持?
地: 地利, 住家或工作離補習班的遠近,及交通等.
將: 帶兵打仗需良將, 同理,補習班的師資教學是否可以引導你抓住考試趨勢?老師教法是否適合你的情況?
法: 準備方向與方法是否正確?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多方面參考上榜學生的方法.
一. 心態與準備範圍:
A掌握基本盤:孫子<虛實篇>:”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故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 因此如果全都念,可能全都不會全都不精,把握住考試的趨勢,在有限時間下掌握住基本盤. 而考試的分布老師都會講.像這次生物雖然生態題很多,但曾正考前不管正課或總複習就ㄧ直強調演化生態很重要,ㄧ如預期的~~
B挑戰極限:今年的題目比如生物就可以看出來...後中出題的方向就是沒有方向,所以每一部份都不能忽略,(生理,分生,演化...)普化跟有機也是一樣(94有機難,95易,96更易...)孫子兵法,形篇:"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且唸書的心態就是,"勝可知,不可為"創造可勝的條件就是,唸書時別想到自己念的部分會出幾分,(不可為)而是要以不管題目何時何地出什麼類型的我都會,都有概念,(勝可知,極限)每個部分都要兼顧到(這與前面基本盤不違背,以老師掌握的趨勢為主)"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九變篇:"無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C.策略<孫子.軍爭篇>
疾如風:老師上課後的東西馬上複習,題目很多如普化,有機,至少做完選擇題
徐如林:盲目做題目沒有用,要先建立好自己的觀念輻射圖或樹狀圖,這部份有賴反覆的複習與唸書,時間慢沒關係,測底了解最重要.
侵掠如火:奠定基礎觀念後訓練做題目的速度,剛開始慢慢分析,之後熟練加快,考場上一定要預留檢查時間.
不動如山:其實就是EQ控制,這最重要,山在六十四卦屬艮,易經艮卦彖辭曰:彖曰:艮,止也。 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率而後能得.”
諸葛亮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管別人念的如何,外在環境的誘惑如感情,玩樂等,都不能動搖自己當初報考的初中與企圖心. 且考生容易處在不安定的情緒下,思緒容易錯開,
<金剛經>提到 : 云何應住,云何降服其心? 這句話已經超越所有哲學和宗教,因為探討思緒的平復與控制,這是人類最難做到的.我推薦南懷瑾<金剛經說什麼>,有空可以看看.

各科

二.各科:
1.國文 ( 考前最有把握的一科 )基本盤 : 其實把補習班的資料,包括老師的正課講義,總複習的資料全部看熟.平常準備一本小冊子,會把A. 平常自己讀到的佳句,B. 老師講義上畫線的句子,C. 自己讀課外書的句子抄錄在上,利用上班間的空檔,上夜班的空檔及週末日補習班下課空檔,搭捷運的時間看.多佳句對作文非常有幫助.選擇題方面,國學常識及語文以老師的上課五本講義和補充的筆記念熟.小學範圍如文字學,訓詁學,音韻以’總複習’講義為主.修辭學也是.選擇題我只有看補習班講義,其實就夠了.有時間建議平時就養成習慣閱讀古文,經史子集, 建議看古文觀止是不錯的選擇,我自己現在都直接看古書, 如朱熹的四書集注,一邊看一邊自己斷句,孫星衍的孫子十家注等,個人感覺,文科其實非常注重對文字的敏感度,多年前從學校畢業後開始接觸先秦經典, 以國學大師南懷瑾著作為主,佛道醫易兵等..而王冕老師則開啟我對經史子集的廣度.
2.英文 ( 準備的最心虛的一科 )
單字: A以王靖的字根字首單字本為主背誦.每天早起花半小時背一面,日積月累.字根字首一定要記熟,配合閱讀測驗記單字. 這次後中10題單字,我僅錯3題. 但在考場時我只肯定有3,4題答案,其他則是把單字帶入句子中念通順與否,在根據字根字首及平常背的單字本印象判斷.(考前一個月做一篇有關醫學的閱測, 選擇項裡出現”practitioner”開業醫這個單字,當時覺得對醫科的我們很重要我就把它記下來,沒想到英作文考出來了.)
B.也可準備一本有例句的拖福字彙,比較有體系且好背誦.
閱測: 王靖教的閱讀技巧非常有用, 最好是每天都練習個一篇. 講義寫完後再寫研究所考題.
作文: 一篇文章由句子組成,句子變化需要單字累積,故其實環環相扣. 我先把以前考大學用的長春藤英文句型本75個結構掃瞄一遍,讓自己習慣用英文表達思考邏輯,再買一本拖福英文範本(建強蘇明忠有出版一本拖福作文範例,說明四大寫作結構,PR,EX,MA,AD)挑幾篇自己有興趣的主題背誦.剛開始不習慣, 考前兩個月某天假日在補習班看書,休息時到三樓登峰美語櫃臺點選張文忠老師的作文試聽(原來老師看起來蠻福氣的…^^) 聽老師在短短二十分鐘內清晰講解拖福作文的結構有豁然開通的感覺, 再回去翻作文範本發現其實每一篇的結構都差不多,這時候再搭配平常練習的句子,背誦文章變的非常快. 考試時寫作就把平常練習的句型變化,換字應用套上去. 因為時間緊湊,除了模擬考,考前其實自己還沒完整寫過一篇作文.這次可能幸運吧,拿了15分.
3.有機化學 ( 覺得最好玩的一科 )由於是電機工程背景,看到一點兩點的東西直接反應到的是建構ㄧ階,二階的微分方程物理模型… !___! 現在要開始習慣它是電子.每週下班後趕上夜班,看亮公在黑板上畫了五個多月的反應機構,某天晚上亮公講到醇類生成製備反應時,突然抓到了電子路徑的感覺,有機其實就是圖像構型推理科學而已.
A.有機注重的是分子間的電子轉移造成的型態構型變化, 不用死背,只要掌握基本電子的轉移方法其實ㄧ理通,百理通.前四章是有機的基礎, 基本烷類,幾何構型變化,環烷,SN1,SN2等觀念,剛開課的三個月內非常重要,對後面的學習是關鍵.
B. 個人領悟 :
體會一 : ‘抓主證推病機’,同理,’抓產物推電子機轉’從實驗現象來抓分子構型與推理電子變化,其實跟內經中的辨證論治抓主證推理病機的思路有異曲同工之妙. 素問,”至真要大論”: “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 經由四診判斷主訴證, 根據十九病機抓出中心座標, 再根據五勝有無虛實判斷.同樣地,亮公曾說過有機化學是實驗科學, 以基本觀念可以推出可能產生的反應物, 但最後還是要以實驗的產物為主再回推反應機構, 根據特例解釋原因. 也就是靠邊站(自圓其說)來提出反應機構來反應產物. 有機產物千變萬化, <素問天原紀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 而<五運行大論>:’夫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 有機反應千變萬化,但原則總不脫相對二字, 有親核相對必有親電,有加成必有消去,同樣地電子路徑必向穩定的生成構型靠邊, 在什麼環境條件下(天地)傾向加成或消去,抓住電子路徑,有機就抓一大半了.
體會二 : 反應的第一步是關鍵人體是一個複雜系統,, 不論正虛或邪實內經歸納為十九病機, 同樣地有機反應每一步反應都有關鍵點,比如同樣是開環反應,但卻因溶劑不同,影響初始反應物,導致第一步的差異,很多反應只要掌握第一步就可瞭解,當然這第一步也是根據結果回推的…其實很多事情不單化學反應,物理系統上的初始值,甚至破解武術,都決定在第一步,比如柔道,西鄉三四郎破解醍醐大悟的天狗摔就是以其驚人的動體視力看穿天狗摔起手式(只是舉例,沒看過沒關係,^^) 而有機反應上,我覺得亮公就是幫助我們看穿初始反應的眼睛,幫我們破解.
C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上課聽懂是一回事,回家自己念吸收多少,把書本蓋起來自己畫一遍就知道.剛開始學習基本上每一步反應,自己習慣也在計算紙上寫出來, 其實我把每一步都當成對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辯證論治. 從生成物以前四章的基礎推理下一步電子可能會怎麼走, 或根據生成物及催化劑判斷其反應物為何? 後面很多章節講到製備時就是在講這個推理路子. 剛開始學觀念步驟仔細理解 ,慢一點是正常的(孫子:徐如林),等到反覆練習熟練後結果自然記住. 解題時馬上可以反應.入考場時其實沒太多時間給你慢慢想,考場上解題靠的是速度.(孫子:侵略如火)
4.生物 ( 又愛又恨的一科 )
A.把補習班上課講義和題目都做完就很了不起了,不必要在去買什麼Cambo課本什麼的終極兵器. 以曾正老師的講義為主,觀念釐清後再做題目,適時搭配楊老師的口訣,幾個重要的大主題老師都會畫流程圖或表格比較,曾正老師我是上VOD課程,觀念聽完回家複習,一定強迫自己邊複習邊試著把老師的黑板上的圖自己畫一遍,如果可以畫的八九不離十表示你已經吸收成為自己的東西了.做題目方面我以19本講義後面為主,搭配老師發的上課25回題庫,總複習題庫則是完全沒時間寫了.講義的答案錯誤很多,有問題一定要解決,我因為利用假日上VOD班,所以問題都是先收集起來,留到每個月找一天週四五點下班後去館前路親自問老師,問問題前一定要先想一遍,把握老師上課講的再問 ( 老師最忌諱問他上課講到的. ) (我建議一般正職的考生建議先問有基礎的同學)
B.生物內容繁多,因此觀念理解後可以配合楊老師口訣加以記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記住. 老祖宗很聰明,我試著用他們的方法…內經<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 易經系辭傳,”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沒錯,易以道陰陽,萬物皆可用陰陽圖象表示,比如生物九大特徵(Unity):
1.Order: 看的到的體制->陰成形; 次原子到生物圈坤卦象:厚德載物.
2.能量: 生物能量傳遞->陽化氣; 生態系流動能量天象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同樣在<陰陽應象大論>“陽生陰長,陽殺陰藏”此及陰陽互根,形成形形色色的生物種類體制與生態環境.
3.生長: 序卦傳: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 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故Growth象屯卦.看易經的人很少,所以我不講太多,主要強調的是自己可以編口訣或圖像幫助記憶.從一點開始,到線,到面.就像曾正總複習的方式一樣.

2007年9月10日 星期一

時間管理

A.在台灣,科技業的工作文化,RD的工作是不可能讓你有額外的空閒去唸書的,因此當初決定要投入中醫時就換了一份教職工作.雖然學校教書也是責任制,但相對地自己可以安排的時間會比較多(佈局)工作時間每天朝九晚五,加上自己有專屬研究室,可以利用空檔K書,即便如此,上夜班課程時,帶實驗課時間有時帶到晚上七,八點,以至於部分科目尤其是生物我根本連去現場準時好好上課都不行,缺課時要另外找時間補,但上過補習班就知道,滿滿的一週課程安排,尤其是我白天又要上班,還要自己念書,時間根本不夠…第ㄧ年就這樣跌跌撞撞的上晚課,找時間空檔唸書,有時碰到競賽出實驗題根本連忙一個月,勉強可以去上課,但完全不能看書,更不用說做題目了..最慘的情況是碰到前一晚失眠,隔天下班後順便買晚餐,趕去補習班,然後在座位上利用時間閉著眼睛休息吃飯, (有時邊吃邊睡,真的做到了…@.@ 我旁邊的同學可以作證) 時間不允許我安排讀書計劃,因為讀書計劃永遠跟不上工作變化…想當然耳第一年考得不理想,但我知道問題只在於我補習班的東西根本還沒看熟.但我至少做到了一些預備工作,打下了第二年(還是在上班)的基礎.
1.每天上完課,我回家不管多晚,一定會把當晚的課程自己復習完,有時在捷運上就開始K剛剛上課抄下的筆記.
2.上到簡單的部份,例如普化的一些章節,我直接在課堂上就開始做題目了.例如第八,九章講到化學平衡與動力學,其實就一些簡單積分原理的推導而已對理工背景的很容易,因此這部份我邊上課邊聽邊做,亮公下課的同時,我也把這部份的講義例題和後面的習題都做完了.
3.有機的讀書方法第一年上半已揣摩到,題目先挑選擇題做,當然連選擇題也作不完,但我已抓到方法,打下基礎.因為知道問題只在於補習班的東西根本沒時間看熟.因此第二年就自己念書,同樣上班利用空檔,下班後不用再像以前一樣趕補習班上課,把辦公室當自習室. 而為了能參加模考,只報了一科VOD生物,二來生物如有改版可以掌握到新資料.即使如此,完完整整紮實的唸完一遍也已經到四月中了…第二遍很快,約六月中旬,考前兩週我把任教負責的所有報告,期末考考卷(前後共兩百多份考卷與報告改完),開始衝刺亮公上課發的的有機普化各19回題庫,以及把曾正上課發的題庫,還剩七回衝完,因為這時我已經建立了所有觀念(如前述的四科的準備內容)開始一天寫了兩百多題(普化+有機+生物),這時真正體會到”橫掃千軍”的快感,每一題看到馬上反應,一週全部做完,這一週非常關鍵,這時真的就有做題目疾如風的快感,我在正式考場,化學30分鐘,生物35分鐘就做完了,剩下時間都在檢查,這一週做題目的速度訓練幫助很大.
B.雖然決定要念中醫,但因為這次後醫只考三科,想說後中考前再來個模擬考也不錯,但六月底因為正值大學期末考(一堆考券要改)和高中物理奧林匹亞訓練( 我要帶額外的實驗) 且後醫考試正值端午公家機關補上班時間,如果我請假去考,之後還得代人補時間,這樣我就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寫亮公曾正的題目了,因此我就只有報後中而已,孫子<九地篇>:並敵一向,千里殺將. 專心一致準備後中,這樣也好,好在當初沒報後醫,要不然連寫題目都沒時間了.
C.考場 ( 抱著旺盛與興奮的鬥志與企圖心 )基本上實力的累積在考前一晚都抵定了,到了考場最重要的就是鎮定心情,在考場上拿一大本筆記或是考前住飯店帶一堆書本我覺的都只是安心用而已. 考前住飯店我只帶各科平時整理的小筆記,到了考場,別人都在看書,而我只是端座靠在走廊上,閉目養神默念<心經>,壓制並醞釀內心澎湃的興奮感,準備待會在考試時爆發出來~如果有人在306和301走廊上看到一位閉著眼睛坐著靠牆的考生那就是小弟我啦~~
D.考場上寫完題目一定要留時間檢查,切不可一寫完就交卷,想一想, ㄧ年或兩年或多年都撐過來了,你還在乎這幾十分鐘的等待嗎?我化學半小時寫完,之後檢查發現有些題目答案不小心寫錯趕緊改回來,有些題目老師出錯就只能當場揣測其想法,若基礎好,其實有些題目明顯爭議考後自然能平反,有些判斷較靠平時的累積與考場的小心鎮定.這些都在檢查時做的工作.比如生物,雖然很多題目我沒看過,但在考場實力利用檢查時間根據老師交的觀念判斷後,大部分都拿到分數了.

電磁學實驗教學有感

<禮記. 學記篇.>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在師大教書兼行政這兩年,對後來有著承先啟後的影響... 待續

建興研發手記序章

在台大電機碩士班跟的老師就是系統控制組的, 一如預期的,畢業後選擇了系統廠 - 建興電子 伺服控制工程師.
然而,儘管環境如何的逼屈,生活如何的現實, 似乎低估了自己心底的那一絲漣漪,竟若有似無的轉成澎湃巨濤...
當初也意料不到,選擇控制組,對未來竟是意外的收穫...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