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6日 星期四

教長與詩人的文言文之爭有感

  • 學文言文收穫不光只是提升國文和寫作程度這麼簡單而已, 古人把生活的道理用洗鍊的文言表達出來, 基本上都是對環境的思考邏輯,如果體會到深處, 以經學來講,古書上表達的不只是忠孝仁義而已,人文和科學是一體的, 不一定是學過每個人馬上能體會的到, 但沒讀過一定體會不到,或者是漸漸從生活上領悟, 編四庫全書的紀曉嵐講過一句話"縱羅百代,廣博精微", 生活的歷練從人生閱歷斷斷續續的體會出,但古書上早已系統化整理了, 雖然讀工科,但接觸經學和子學之後對本身的專業思考非常有幫助, 特別是腦力激盪和基礎數學物理理論分析上, 其實無論從現實人文角度或是數物邏輯上 道理都是ㄧ樣,身旁朋友則是反映在社會科學和工作接觸上, 如談判,商業競爭,生產管理等. 禮記學記篇:"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文言文對每個人幫助跟每個人的生活歷練有關, 它是接觸中國文化的工具,也是ㄧ種藝術. 但你不讀,你就無法接觸古書,也就少了一個歷練資本, 也許年紀過半百後體會出來的道理 翻古書卻發現古人早已用短短幾句話或數十行間的文章論斷過了, 如果年輕時接觸過隨後在自己的專業上磨練或許就比別人少了幾十年的摸索時間. 現在不重視國文,家長拼命幫小孩從小送補習班補英文 連教長也開始有帶頭傾向... 若ㄧ位讀中文的老外經史子集都通,但我們問他基本的英文寫作問題都不會, 我們會懷疑他的根源文化在哪裡? 跟老外談生意,我們英文溝通能力ㄧ流,他們只會認為這是基本的專業素養, 完全學國外那一套,你懂得他都懂, 講難聽一點,他只把你當作是不錯的"工具"而已, 中文不行,外國人只會認為你是失根的蘭花... 但跟閒暇時聊叔本華,尼采,他會訝異,對你另眼相待,並會得到他的尊重, 若跟他談孔老夫子,老子莊子思想, 甚至以周易的卦象譬喻通貨,物流的狀態,他會對你五體投地 如果只是說文言文令人頭痛,有興趣的人以後再讀就好, 那現在很多對英文,數學傷腦筋且學的痛苦的小孩也是ㄧ堆呀, 為什麼不要說他們現在只要懂加點成除,ABCD就好, 較深的東西以後長大再學.並不是每個人都要出國考托福,用到機率微積分呀. 目前是個急功近利的社會, 如果只是把話題侷限在課程分配比例,或語言實用性上打轉, 也就是只是討論學生的負擔和立竿見影的實用性. 問題根本無法解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