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7日 星期五

易經雜思 2004 10月 (在班版回答高中同學的問題之存檔)

2004-10-05

易經始於乾元,終於未濟.. 從既濟卦來看,雖然水火既濟,但爻辭及象辭卻不吉祥. 最後的未濟卦又迎接另一個開始.盛極必衰是必然現象, 只有監守正直,在卦象又叫當位. 其實這才是易經變易的真正精神 "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利害相生,要因利制權

2004-10-06 萊部尼茲的二進位演算法就是從易經推演出來的. 所以從電腦科學的角度來看易經對現代人才比較有感覺 伏羲的八卦三爻為一卦,是3位元,所以有八種組合 到周文王八卦相疊有6位元,故共64種組合 每一卦不但類比到自然現象,還有人文,物理學,生物學多種層次 加上每卦文王的卦辭(64)加上周公的爻辭(256)以及孔子的象辭 彖辭,文言,繫辭傳,說卦,序卦,雜卦傳 (孔子述而不作,易傳=十翼) 之後影響遍及儒家,道家,法家,陰陽家.古代科技,中醫的皇帝內經.... 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是名符其實的. 你說他是科學,醫學,哲學,兵法,心理學也好.幾乎無所不包 不管在孫子兵法上的"不動如山"->亙卦 全國全軍全勝的戰略理論->師卦 中醫上望診裡的水火相射之候就是出於易經"說卦傳" 皇帝內經裡的陰陽概念也是以易經為本 老子道德經裡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合"的概念 到儒家代表潛龍的顏回,以及兵法家臥龍諸葛亮 都可在易經上找到端倪 近代電腦的理論始祖->17世紀萊不尼茲發明二進位演算法 就是從八卦的六爻印證出他的假設 諾貝爾獎的主楊振寧的"奇偶性不滅定律", 他的靈感,就是來自易經中陰消陽長的系統論 套句話: 任何學問研究到根本 人文即科學,科學即人文 本來就是一體的 這也只是易經精神的概觀,如果研究周易的卦爻辭及孔子的易傳 會發現更有趣的事, 道可道,非常道,我好像也講太多啦..... 其實還有很多有趣的沒講的....

2004-10-07 先說你之前說的易經像數學那個問題囉 歷代研究周易的著作無數, 有人卑視它,認為只不過是一本占卜的書 不過也正是因為是占卜的書,所以才沒被贏政燒掉. 再這之前先要提的是周易"象數理"的精神..........what is it? 周易=易經+易傳,易經就是伏曦的(先天八卦)+文王(後天八卦+卦辭)+周公(爻辭) 易經中的 "象" 就是卦象,也就是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圖, 是文字還沒發明前老祖宗用來表達資訊的符號... 而數簡單說就是周易繫辭傳裡 孔子提出的大衍之數, 也就是古代正式的占卜法,是可以寫成程式的, 演算法都在易傳裡.奇數代表陽爻,偶數代表陰爻, 而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也都有代 表的數(1~9),從乾1到坤8, 說卦傳:"八卦相錯,屬往者順,知來者逆."再對照先天八卦圖會有驚人的發現 連線由代表天道的"乾"至"震"再接地道的"巽"至"坤",剛好就是一個太極的符號 再看你連的線,天向左轉,地向右旋,這就是常聽到的"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天象逆時針.而地球順時針自轉, 至於古人怎麼會知道我就不知了, 地動說也是到16世紀才發現的 因此太極圖簡單說代表的是天文現象... 還不只這樣...還有...還有... 本來還要回答前面的問題的.... "理"也還沒講.... 再講下去沒完沒了...有時間再說囉....

2004-10-09 Ok,先把象數理提完囉.. 太極圖就像交響樂團的低音部一樣是整首樂章的根基,之後會再提到. 接下來講"理",理就是義理,象與數的義理, 也就是周一中每卦的卦辭,彖辭,象辭(大象), 及各爻的爻辭旱象辭(小象). 代表此爻及此卦引申的涵義, 有人說現在都已經是科學時代了,讀古經有用嗎? 中國不就是被這些迂儒和迷信搞垮的..死板沒創意之類的. 其實是後代,尤其是明清的理學家提出一些修心德性,把經典搞濫的... 真正我們老祖宗的創意可是不輸給現代人的....從哪看的出來? 易經的卦辭和爻辭就知道... 舉例來說... 乾卦初九爻:潛龍勿用. 所有卦第一爻都以"初"表示,陽為九,陰為六, 故初九即表示 第一爻為陽,孔子的象辭解釋為"陽在下也"及此義,表示簡單說是時候未到, 自己在學徒階段,實力尚待培養,仍多待學習,抑或隱藏才華,等待時機, 諸葛亮隱居臥龍時的處世態度,等待明主,臥龍就是潛龍. 而九二爻"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表示動能已經出現了, 這裡的"見"就是出現,相對"潛龍勿用"的"潛"為隱 剛出社會學習.樂天,肯吃苦,不記較, 自然有大人(貴人)相助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勵無咎." .... 乾卦是純陽的動能,因此卦向中提到乾及代表旺盛的動能之義, 這一爻可以 象徵說新鮮人出頭當上小主管,或部隊的排長,因為要管下承上,所以是最忙的 從早忙到晚,只要不犯錯就難能可貴..凡此種種在其他各爻均可看出. 如代表愛的教育的蒙卦, 結婚的歸妹卦:雷澤歸妹, 雷為震,震仰孟,上卦一陽承二陰,表長男 澤為兌,兌上缺, 下卦二陽承一陰,表少女 長男配少女就是結婚出嫁.這是關於倫理學上的引申. 以卦象配對,能說老主宗沒有想像力和創意嗎?其他各卦還有更精采的 "理"先講到此, 做個結論先 易經的邏輯流程:"象"->"數"->"理" 先觀察現象,再以數字計算,最後推出道理,這不就是科學方法嗎? 像我們人體,表"象"有頭腦四肢,而器官有幾個,細胞有幾類,這就是"數" 而每個器官和細胞的功能與作用為何,這就是"理" 科學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推演而來的. 象數理都很重要 反過來說...易經真的是迷信嗎? 也許對某些人來說卻是如此吧.. 一搬來說掌握了象與數,就可以卜卦了,不過若不通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這就是迷信了, 古人說善易者不卜,其實若精通各卦象的義函, 即知自己的現況處於 哪種態勢下,自然能順勢操作,不逆勢,也就是不逆天 孫子兵法講:"勢者,因利而制權也",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才能掌握趨勢 掌握時代的脈動,然這對企業發展很重要 其實我應該先講太極的二進位演算法和離散數位系統再提這些比較有感覺 配合易經的"三易"來講更有趣... anyway...反正都已經講囉~~有空再說囉~~

2004-10-11 二進位就是0與1,這大家都知道,0 and 1可以構成任何東西 近代電腦科技一日千里,從電晶體發明後,0&1的數位電路產生, 數位化的時代應用包括影像,動畫,通訊,乃至虛擬實境 都拜電腦數位化科技之賜, 構築這些五彩繽紛的應用科技背後就是0與1 講明了就不稀奇了, 太極簡單說就是0跟1,0表陰(黑),1表陽(白), 太極圖,黑中有白,白中有陰,陰不離陽,陽不離陰. 我覺得自古以來權釋最成功的 就是老子道德經說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因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道:無極 一:太極 二:陰陽 三:陰陽相交所生的第三者, 所有陰陽都能三,生生不息可萬物 負陰而抱陽,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陽調和. 所以周敦頤說過:太極本無極.....太極者,無極而生. 原則說穿了就是這樣 道的本體就在那個一,孔子說的吾道一以貫之的一, 諷刺的是發揚我們祖先太極圖最出色具的的反而是西洋科技 前面提到萊不尼茲就是看了德國神父白進德寄給他的一本易經, 以二進位6位元產數了易經64卦變化後產生了探討宇宙真理的真正價值. 易經的數位邏輯才有全新的了解. 孔子五十以學易,讀易讀到韋編三絕,易傳就是他的讀書心得. 他認為易經應該成為 全民教育,承襲他易學的是商瞿 傳到漢朝產了兩位易學高手:京焦,推出了更複雜的京房十六變,達到十六變卦, 更複雜細膩. 我個人感覺他的理論很像混沌中的蝴蝶效應. 太極拳的重點在"捨己從人",不正面硬拼,借力打力,比較像兵法上的以迂為直. 張三丰看的角度應該是圓融通達的哲理,就是孫子講的"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吧 有了二進位的概念後再來談為何"易經"稱"易" 就是說三易:簡易,變易,與不易. 變易:人生無常.每一刻都在變動 不易:無常的規則,比如說雖然時時刻刻在變, 但春夏秋冬,人情之理,科學定律 簡易:找出不易的規則萊描述變易的現象 有空再說囉~~

2004-10-11

再post一篇就好. 整個連續時間是變動的, 易卦象就是在變動的過程中取一段現狀的過程 讓它靜止得以觀察現狀來反省,如果學過DSP就知道 卦象可以說是把連續時間取 sample點來檢視,易的卦象又不單是現狀的卦象, 還有變卦的區別來探討其中蘊藏 的關係,有分宮卦象,錯卦,綜卦,跟互卦, 真正應用到占卜,只有卦本身也只是靜態的 使用到變卦才算是動態系統, 也才符合我們真實的混沌世界. 中國哲學與西方最大的不同是西方著重在理性的邏輯, 而中國講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從克勞塞維茲的"戰爭論"和孫武子的"孫子兵法"就可以看的出來. 而西方漸漸領略道光是邏輯不夠,慢慢走到到孫子提到的全國全軍論和奇正相生的 道理利害變化,西方認為人為理性,東方則以為人非理性. 孫子九地篇:九地之變,屈身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人情是最大的變數, 而易經就是在幫助我們闡述這個道理 其中的不易就是變易中的和諧秩序, 一旦脫離,不單在人事上是兇,環境也會反撲 其實西方早就有人已經提出這和諧秩序的變化 莎士比亞在他的劇本裡早就接露出來前陣子有不熱門的好萊屋片"特洛伊" 大家都聽過木馬屠城的故事,也都知道出自荷馬的伊利亞德 但知道莎士比亞也有一部特洛伊故事的人並不多 哈姆雷特是聽過了, 而莎翁的"特洛伊羅斯與克瑞悉達"雖人不如哈劇響亮 但它裡面透露的人道主義理想和社會醜惡線時間的矛盾以及反戰思想是跟哈劇最 接近的一部. ok,在此我要說的重點是... 莎翁在此不劇作中借助奧德賽的口說出自然界分工以及等級的秩序. 他本人神學觀念淡薄,是對自然界的觀察而獲得體認,這裡講的就是自然界的秩序法則, 易經的不易就是自然界的法則,也就是中國人講的道法自然 而當掌握了象數理的觀念, 即可反由理推的數及象,也就是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桂同學,關於易學的一系列文章我就講到這裡囉.

沒有留言: